首页 > 历史军事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141章 张红桥(中)

第141章 张红桥(中)(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上门收债,首富用女儿来抵债? 开局抄家,我搬空死对头家去逃荒 地球不是圆的 雀登枝 悄悄告诉你,我也喜欢你 废太子一手遮天,唯将通房宠上天 韩娱BlackPink星光灿烂 快穿之只怪女配太撩人 原始部落,我的伴侣全是兽耳娘 末世囤货零元购,苟到天灾不敢来

在薛灵灵无微不至地关怀与悉心教导下,张红桥出落得亭亭玉立,不仅冰雪聪明还心地善良且富有才情。随着时间推移,她芳名远扬,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大美女和小才女。即便如此,她依然谨遵姨母的教导,坚守本心,不被尘世纷扰所影响。

张红桥这位天赋异禀的佳人对自身要求甚高,而对未来伴侣的期望更是非同凡响,恍若诗中仙子降临人世。在她看来,那些终日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以及风流浪荡的富家公子哥皆难入其慧眼。她曾公开表示,唯有凭借卓越诗才方能赢得她的芳心,并且只有像诗仙李白那样才华横溢的人物,方可让她心甘情愿托付终身。

这一天,阳光明媚,张红桥坐在书房中,手捧一本诗集,正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忽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宁静。

“红桥小姐,有人送来一封诗词,说是想要与您交流。”一位丫鬟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精美的信封。

张红桥轻轻皱了皱眉,这样的信她已经收到了无数封。但她仍然礼貌地对丫鬟说:“请把信放在桌上吧,我会看的。”

丫鬟将信放在桌上,轻轻退了出去。张红桥拿起信,拆开一看,是一首赞美她的诗。她淡淡地笑了笑,这样的诗她已经看过了太多,虽然写得不错,但还没有达到她的要求。

就在这时,又一阵敲门声响起。这次,来的是一位自命才高的文士,他自称是附近有名的才子,特意前来拜访张红桥,想要与她切磋诗词。

张红桥并没有拒绝他,而是礼貌地请他入座。两人开始谈论起诗词来,文士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诗作,希望能够获得张红桥的青睐。

然而,张红桥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她虽然称赞了文士的才华,但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她心中清楚,这位文士虽然有些才华,但还远远达不到她的要求。

渐渐地,文士也察觉到了张红桥的冷淡。他开始有些不自在,想要找寻话题来缓解尴尬的气氛。然而,张红桥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她礼貌地送客,让文士有些失望地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红桥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诗词信件。有的文士为了追求她,甚至不远千里前来拜访。然而,张红桥却并没有为之所动。她心中清楚,她所寻找的并不是这些表面上的繁华和热闹,而是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她、珍惜她的人。

在闽地,文才横溢的青年们如繁星般璀璨,其中被人们赞誉为“闽中十才子”的便是林鸿、王偁、王恭、陈亮、高秉、唐泰、王褒、周光、黄兀、郑定。他们各自才情出众,自负不凡,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赋,名声远扬。

在这群才子之中,闽县的王恭对张红桥的才情和美貌早已倾心。他一直觉得自己与张红桥是才子佳人的绝配,于是决定向她发起攻势。

一个清晨,王恭手捧自己精心创作的诗篇,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张红桥的府邸。他站在府邸门前,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一位丫鬟看到王恭,便上前询问:“请问您是来找红桥小姐的吗?”

王恭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递上了自己的名帖和诗篇:“烦请通报一声,就说闽县王恭特来拜访,并有一首诗献给红桥小姐。”

丫鬟接过名帖和诗篇,转身进了府邸。不一会儿,她走了出来,对王恭说道:“红桥小姐请您进府一叙。”

王恭心中一喜,跟随丫鬟进了府邸。来到书房,他看到了那个他心仪已久的女子——张红桥。她坐在书桌旁,手中拿着一本书,眉宇间透着一股清高之气。

王恭走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一礼:“红桥小姐,冒昧打扰,请勿见怪。”

张红桥抬起头,看了王恭一眼,淡淡地说道:“原来是闽县的王公子,有失远迎。”

王恭微微一笑,将手中的诗篇递给了张红桥:“在下特地为小姐创作了一首诗,还请小姐品鉴。”

张红桥接过诗篇,轻轻地读了起来。诗中写道:“重帘穴见日昏黄,络纬啼来也断肠;几度寄书君不答,雁飞应不到衡阳。”诗中流露出对张红桥的深深思念和期盼之情。

然而,张红桥却并没有为之所动。她放下诗篇,淡淡地说道:“王公子的才情我早有耳闻,只是这首诗略显浅薄,未能触动我的心弦。”

王恭闻言,心中一阵失望。他本以为自己的诗篇能够打动张红桥的心,没想到却遭到了如此冷遇。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拱手说道:“是在下才疏学浅,未能让小姐满意。日后定当更加努力,再献佳作。”

张红桥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这些才子们为了追求她,不惜花费心血和时间。然而,她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标准,不会轻易为之所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他“闽中十才子”也陆续向张红桥发起了攻势。他们纷纷送来诗篇和信物,希望能够获得张红桥的青睐。然而,张红桥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没有为任何人所动。

她心中清楚,她所寻找的并不是这些表面上的繁华和热闹,而是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她、珍惜她的人。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王偁,这位来自永泰的才子,游学归来,一路风尘仆仆。途经闽县时,他决定稍作停留,拜访一下自己的文友王恭。两人相聚一堂,品茶论诗,好不惬意。

当王恭提起张红桥的艳名以及她那以诗取婿的趣事时,王偁顿时来了兴趣。他早就听闻张红桥的才貌双全,心中早已跃跃欲试。王偁被誉为“闽北风流才子”,他潇洒英俊,才思敏捷,游历过湖湘大地,一路上留下了无数诗篇和风流韵事。

王偁心想,既然张红桥如此不易动心,那他就得采取一些巧妙的计策来逐步攻陷她的心防。他决定在张家附近租下一处房子,这样一来,他就能随时观察张红桥的一举一动,寻找机会博取她的好感。

于是,王偁在张家左邻的楼上租下了一间房子。他站在窗前,俯瞰着张家的宅院,心中暗自得意。张红桥的闺阁正好与他的窗户相对,他可以通过窗纱,朦朦胧胧地看到张红桥在屋内的一举一动。

每当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张红桥的闺阁时,王偁就会准时站在窗前,静静地欣赏着张红桥的美丽身影。他看到她轻盈地梳理着长发,看到她优雅地品着香茶,看到她认真地研磨着墨汁,准备挥毫泼墨。每一个动作都让他为之倾倒,每一幕都让他陶醉其中。

在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王偁的书房,为他的思绪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他坐在窗前,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对面张红桥的闺阁。此刻的红桥正沉浸在甜美的午睡中,午后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王偁看着张红桥,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他注意到红桥身穿一件薄如蝉翼的短纱衫,这件纱衫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透明而轻盈,仿佛能透视到她肌肤下的细腻与白皙。她横卧在碧纱帐中,丰满白莹的胴体在纱帐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如同一幅精美的水墨画,美得让人窒息。

王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冲动,他觉得自己仿佛被红桥的玉体所散发出的暖香所包围,这种香气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迷醉又清醒。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红桥的身上,不想错过她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窗外的景色也随之变幻。王偁一直在窗前静静地守候着红桥的醒来。终于,他看到了红桥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慵懒地伸了个懒腰。她坐在床边,神情娇憨可爱,用力地牵着绵巾拭去额头上的汗珠。这一刻的红桥,更是撩起了王偁心中的无限情愫。

看着红桥的动作,王偁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整整看了一个下午。他感到自己的诗兴大发,想要将这一刻的美好永远记录下来。于是,他拿起桌上的笔墨纸砚,开始挥毫泼墨:

“象牙筠簟碧纱笼,绰约佳人睡正浓。半抹晓烟笼芍药,一泓秋水浸芙蓉。神游蓬岛三千界,梦绕巫山十二峰。谁把鸾声忽惊觉,起来香汗湿酥胸。”

王偁一边写着,一边回想着刚才看到的一切。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当他写完最后一句时,他满意地放下笔,轻轻地念了一遍诗,仿佛在为这一刻的美好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王偁的笔尖舞动完毕,他的心中涌满了自我满足的喜悦。他反复品读着自己的诗句,那其中的“烟笼芍药”、“水浸芙蓉”等词句如泉水般流淌,清新雅致,既描绘出红桥午睡时的美妙景致,又巧妙地寄寓了自己对红桥的深情。而那“神游蓬岛”、“梦绕巫山”的想象,更是将他对红桥的思念推向了高潮。

王偁对自己的诗篇非常满意,他相信这样的诗句定能打动红桥的心,让她知道自己的情意。于是,他叫来了张家的丫鬟,将自己的诗篇小心翼翼地交给她,嘱托她将诗送到红桥的梳妆台上。

丫鬟接过诗篇,轻盈地走向红桥的闺阁。不久,王偁便看到红桥从闺阁中走出,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似乎已经读过了那首诗。王偁心中一紧,他急忙迎上前去,带着些许紧张地问道:“红桥小姐,你对我的诗可还满意?”

红桥微微点头,她的声音中带着些许赞赏:“王公子,你的诗篇用词雅致,意境清新,足见你的文才不俗。尤其是那‘烟笼芍药’、‘水浸芙蓉’等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听到红桥的夸赞,王偁的心中一阵狂喜。然而,红桥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然而,诗中的‘梦绕巫山’、‘汗湿酥胸’等语,却显得有些轻佻,让人有些不适。”

王偁一时愣住,他没想到红桥会对这些词句有所不满。他急忙解释道:“红桥小姐,那些词句只是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绝无轻薄之意。我对你的敬仰和爱慕之情,天地可鉴。”

红桥微微颔首,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深邃:“王公子,我知道你的情意。我也一直注意到你每天都在注视着我,心中也有所期待。然而,我希望你能明白,我对感情的要求不仅仅是文才横溢,更重要的是庄重和真诚。希望你能理解。”

王偁听后默然片刻,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向红桥深深一鞠躬:“红桥小姐,你的话我铭记在心。我会努力修炼自己的品行,让自己更加庄重和真诚。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用我的真心去呵护你。”

红桥看着王偁诚恳的模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动。她知道王偁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只要他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或许将来真的能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她微笑着说道:“王公子,我相信你的真心。我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话,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人。至于我的回复……”她顿了顿,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是依惯例不予回复吧。”

当王偁感到极度失望时,一个名叫林鸿的人突然来访。林鸿出身于福清县的名门望族,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其才情出众,锋芒毕露,因此被誉为“闽中十才子”之冠。

在明朝洪武初年,林鸿这个名字在江南地区已经如雷贯耳。他的才情横溢,诗歌创作独步一时,深受当地郡守的赏识。一天,郡守将林鸿引至府中,对他说道:“林鸿,你的才华我已经见识到了。我决定举荐你至南京,相信你在更大的舞台上定能发光发热。”

林鸿心中激动万分,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激道:“多谢郡守大人的厚爱与提携,林鸿定不负所望,为朝廷鞠躬尽瘁。”

不久之后,林鸿来到了繁华的南京城。当他走进皇宫,看到明太祖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威严而庄重。林鸿心中既紧张又激动,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

殿试开始了,林鸿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太祖皇帝亲自出题,林鸿略一沉思,便挥毫泼墨,写出了一首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诗篇。太祖皇帝看完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点点头,对林鸿说道:“你的诗才果然名不虚传,朕决定钦点你为礼部精膳员外郎,望你日后能为朝廷尽忠职守。”

林鸿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开始。他再次深深鞠躬,郑重承诺:“谢主隆恩!林鸿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为百姓尽心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始更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 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 大明:开局治疗马皇后 书生凶猛 三国之刘备崛起 尘途雕弓落 综影之我在清剧里想摆烂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